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中学>>文章内容
读写共生:为中考复习教学增光添彩
发布时间:2024-05-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安

2024年4月30日下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读写共生”教学研究》课题组在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开展第三十五次研讨活动。东道主贺莲老师和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的石慧姣老师为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课题组相关学校语文教师上研究课。

0723cd31029e45df9869ec1b8d181183.jpg

贺莲老师的研究课《议论文核心概念的提取与阐释》,主要有三个特点:

1.选点精巧。对论点的提取和概括,是议论文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复习呢?围绕议论文核心概念这一知识点组织教学,就是一种充满睿智的教学路径。因为议论文的核心概念不仅比论点容易把握,而且还是审题立意的根本、议论逻辑的起点、缜密行文的中心。学生一旦抓准了,对论点的正确概括也就顺理成章了。事实上,在本堂课中,学生如期达成了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思路清晰。综观整堂课,教学思路层层递进,其基本流程为:明确概念——准确提取——有效阐释——思维方式。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均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举例、解读和当堂历练等途径,由表及里地把握议论文核心概念的要义,并自如地阅读议论文:以核心概念为基点,概括中心论点、区分论据类型、剖析论证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读写互促。为了让阅读更见成效,适时安置了三次写作实践,分别是:1)根据示例,完成表格(依托教材中的议论文论点,发现核心概念的提取角度和方法);2)以《抬头与低头》为例,仿照示例进行概念之本义、引申义、深层义的现场操练;3)任选一种或几种阐释法为“自强不息”进行概念界定。如此实践活动,既让阅读和写作互促互助,又紧紧扣住了读写共生的研究目标。

石慧姣老师的研究课《诗歌复习:战争类诗歌整合教学》,其显著特点为:

1.智用教材。复习教学,抛弃教材的怪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不一而足。而本堂课的诗歌复习教学,则如清风拂面,将教材文本(九下语文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与诗歌复习有机融合,不仅让学生深度研读文本(战争类题材在古代诗歌中广泛涉及),更系统掌握了诗歌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在考场上自如应答。

2.任务驱动。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者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具体任务(明诗体——看群像——品意象——找诗眼)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这些任务,不仅充满情趣性和挑战性,而且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3.读写共生。其实,对“写”的理解,我们没有必要仅仅定位于写作或作文的“写”,还可以扩展为笔试中的“写”。如此,“写”的内容和形式就宽广了。就本堂课而言,很值得借鉴和模仿:1)仿照示例(读《十五从军征》,我看到了一位应征多年、家人离散的老兵),为“读《____》,我看到了一位/类____的___”写一段文字;2)从五首诗中找一处最触动你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中的妙处。3)品味五首诗中的景语(典型意象或典型环境描写),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这样的“写”,是一种写作历练,也是一种复习应试,这或许就是另一角度的“读写共生”。

   研究课结束后,课题组就两堂中考复习研究课作了精要点评,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有着许多共同点:教学内容,选点独特;教学过程,逻辑性强;教学策略,突出方法。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主持人仇定荣老师作补充:以一个点撬动一类文章的复习,是贺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以教材文本为范例引导学生习得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是石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

中考复习,依然凸现“读写共生”;读写共生,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撰稿:赵安  摄影:纪兰  审核:仇定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